【日本語表現】
「楽屋(がくや)」🎪
🤹♂️「楽屋(がくや)」據傳是在奈良時代就從朝鮮半島及中國大陸傳到日本,並且盛行於平安時代的宮廷音樂的「雅楽(ががく)」,其中分為兩大類型的表演:一種是只有演奏樂器沒有舞蹈的稱為「管弦(かんげん)」,另一種樂器演奏搭配舞蹈的則稱為「舞楽(ぶがく)」。
🤹♂️「楽屋(がくや)」原本是「舞楽(ぶがく)」的表演時,以屏風或布幕隔開,在舞台後方的空間。是讓舞者在台上表演時,讓演奏樂器的人在舞台後方進行演奏的地方,被稱為「楽之屋(がくのや)」。
🤹♀️隨著樂器演奏的人也會到舞台上表演之後,「楽屋(がくや)」就變成放置樂器的空間。之後演變成在戲劇圈、影視圈中讓表演者換裝準備、等待出場的地方,類似於“後台;休息室”,也有「控え室(ひかえしつ)」的說法。
🤹♀️讓表演者或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從表演場地外頭直接進出到後台的通道被稱為「楽屋口 (がくやぐち)」;劇場休息室中照顧表演者及負責道具的人則稱為「楽屋番(がくやばん)」。
🤹♀️「頭取(とうどり)」一般是指銀行的行長、總裁,而「楽屋頭取(がくやとうどり)」則是掌管劇場中大小事的“劇場總監;舞台總管”。
另外還有不少從「楽屋(がくや)」衍伸出來的說法:
🎭「楽屋話(がくやばなし)」:在舞台後方所談論的內容,比喻為“内幕消息”。
🎭「楽屋雀(がくやすずめ)」、「楽屋鳶(がくやとんび)」:不是演員或工作人員的一般人士,因為時常進出舞台後方而非常了解內部情況,比喻為“戲劇通;熟知內幕消息的人”。
🎭「楽屋で声を嗄らす(がくやでこえをからす)」;在後台喊得聲嘶力竭,台前觀眾卻聽不到,比喻“努力白費;徒勞無功”。
🎭「楽屋から火を出す(がくやからひをだす)」:從舞台後方所引起的火,比喻“內部產生的糾紛”。
🎭「楽屋落ち(がくやおち)」:「落ち(おち)」是指表演時最後的笑點。而「楽屋落ち(がくやおち)」是指觀眾不會知道,只有幕後人員才明白的部分,比喻為是“外行人所不懂的點”。
圖片取自https://www.ac-illust.com所改編。
#謝宗倫先生の日本語航海図
#楽屋
#がくや